当前位置:首页  栏目导航  媒体关注
  • 日前,我国高分子化学与护理领域知名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学思受邀做客西南科技大学龙山讲坛,为500余名师生作学术报告。四川教育新闻对此进行了报道。报道链接:http://www.sctv-8.com.cn/_wx/_wx_home_news_i.aspx?iid=638805069161344706said=636758887153726900
  • 西南科技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坚持以党建为统领,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深度融合,深耕责任田,发挥协同力,增强助推力,创新构建“党建+”协同育人模式,育人成效显著。“党建+学风”:思想武装铸学风之魂学院党委坚持把学风建设与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统一,依托乐嘉陵航空航天交叉学科拔尖创新人才班,凝心铸魂。专题召开学风建设会议,提出以制度强学风,以教风促学风,以管理育学风,以考风正学风,以榜样引学风,把学风建设贯穿于建院办学和教育教学全过程,融入基层党建日常活动全方位,形成学院学风建设强大合力。加强学生党团组织建设,开展学风建设主题党日活动,拓展学风建设新形式新内容,形成党建与学风建设双循环的格局,以优良学风助力学生成长成才。学院立足党建创新,实施本硕贯通培养模式。与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和中国航发四川燃气涡轮研究院等单位签订人才培养协议,通过“双导师制”联合培养,指导学生在论文选题上紧扣国家战略需求、重大任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发挥优秀学生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建设“7个1”学生梯队,打造党建与学风建设双循环的内动力。构建“一支部一专业一社团一品牌”特色格局,即1个党支
  • 4月15日上午,西南科技大学特聘教授、西南科技大学制造科学与工程学院航空航天低温精密测试技术研究所负责人倪磊带领团队自主研发了一台“深低温线膨胀系数测试仪”,它基于光的干涉原理,实现了非接触式线膨胀系数的精密测量,能完成最低零下260摄氏度的测量工作。涪江观察对此进行了报道。报道链接:https://myxwgc.myrb.net/mygc/sy/tj/202504/t20250416_688987.html
  • 日前,西南科技大学“文心铠行”文化传承团队以复兴中国甲胄文化为切入点,联合成都多所高校共建的“古甲新韵”学生实践基地正式投入运营。这个由信息工程学院和文学与艺术学院等多学院联合共建的跨学科平台,通过三维建模、3D打印等数字技术,让沉睡千年的甲胄获得“新生”。目前,该基地已培养出首批学生甲胄复原师,完成唐代明光铠、锁子甲等十余套经典甲胄的数字化复原以及成套实体。“每片甲片都是工匠精神的密码本”,团队指导刘教授表示,“学生们在0.2毫米误差标准的锤炼中,真正理解了《考工记》中‘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的造物智慧”。“我们团队首创‘古今融合’制作工艺”,项目负责人杨珈颜介绍说,“在自主设计环节运用3D扫描以及三维建模技术复原唐宋甲胄形制;开模阶段结合既采用钛合金3D打印技术攻克鱼鳞甲0.2毫米精密拼接难题,又运用传统草木灰淬火工艺保持历史质感。同时,甲片制作引入了现代材料科学,以提升甲胄的防护性能。据悉,团队相关成果获得外观设计专利,复原的锁子甲在广州国防馆展出。同时,团队学生制作的甲胄实体已与四川阿坝州、甘孜州,甘肃敦煌等多地进行文旅宣传,为的是让越来越多的国人认识并了解中国甲胄。据
  • 日前,绵阳新闻记者报道我校核素绿色循环与环境效应研究团队自主研发的核医疗放射性废水快速处理系统。该系统打通了整个核医学产业链最后的一个环节,由以前的180天核医疗放射性废水储存,变成了现在只需要1小时,就可以完成核医疗放射性废水的处理,并且达到国家的排放标准。团队也由此成功建立了集“深度净化-在线监测-自动化控制”为一体的核医疗放射性废水快速处理系统。报道链接:http://zbmy.sxkj.fun/tvColumnShowPlayer?videoUrl=http://video.myrb.net:8002/myxw/20250415myxw01.mp4videoThumb=http://video.myrb.net:8002/myxw/20250415myxw01.jpgtitle=%E3%80%90%E5%8A%A0%E5%BF%AB%E5%BB%BA%E6%88%90%E7%9C%81%E5%9F%9F%E7%BB%8F%E6%B5%8E%E5%89%
  • 4月13日下午,在学校办公楼301会议室里,60名身着蓝色马甲的专职志愿者们,热火朝天地讨论着,他们正在进行一场以“校园欺凌干预”为主题的沉浸式演练。来自四川省(2023)“阳光驿站”60个项目点的专职志愿者们,针对学生们有可能遭遇的霸凌情景,结合两天时间里学到的专业知识,纷纷给出自己的介入办法。四川新闻网对此进行了报道。报道链接:https://scnews.newssc.org/system/20250415/001519898.html
  • 4月12日下午,我国高分子化学与物理领域知名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学思受邀做客西南科技大学龙山讲坛,为学校500余名师生作了题为《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及其应用》的精彩学术报告。中国教育在线官网、今日头条平台对此进行了报道。报道链接:https://sichuan.eol.cn/scgd/202504/t20250415_2663690.shtml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493374292151894543/?upstream_biz=toutiao_pcwxshare_count=2utm_source=source=m_redirectwid=1744711678777
  • 4月12日至4月13日,工程装备智能运维技术、应用与产业化会议在四川省绵阳市举行,聚焦高端装备智能运维技术、应用与产业化,高端装备服役健康保障等多个主题展开探讨。本次大会在中国(绵阳)科技城重大人才活动的专项支持下,由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西南科技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和科技创新汇智平台(四川)共同发起,致力于搭建智能运维技术的学术交流与产业落地平台。中国新闻网对此进行了报道。报道链接:http://www.sc.chinanews.com.cn/cjbd/2025-04-12/226689.html
  • 4月12日,由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西南科技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科技创新汇智平台(四川)主办的科技城重大人才活动——工程装备智能运维技术、应用与产业化会议在绵阳举行,吸引了来自北京理工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等国内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科研人员、企业代表等200余人齐聚一堂,共同分享工程装备领域的前沿进展与实践成果,探讨智能运维发展路径。川观新闻对此进行了报道。报道链接:https://cbgc.scol.com.cn/news/6186516?from=iosappapp_id=cbgc
  • 4月12日至4月13日,工程装备智能运维技术、应用与产业化会议在四川省绵阳市举行,聚焦高端装备智能运维技术、应用与产业化,高端装备服役健康保障等多个主题展开探讨。本次大会在中国(绵阳)科技城重大人才活动的专项支持下,由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西南科技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和科技创新汇智平台(四川)共同发起,致力于搭建智能运维技术的学术交流与产业落地平台。封面新闻对此进行了报道。报道链接:https://www.thecover.cn/news/Xpupqr/zFpKH90qSdq8Jkw==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29186742624871776wfr=spiderfor=pc
    数据截止至2025年04月
更新单位:新闻中心